教育兴国
然富而不教,非为善经;愚而不学,无以广才;是在教民。  --清·康有为
兴衰资于人,得失在于教。           --隋·王通《中说·立命》 
育才造士,为国之本。             --唐·权德舆《进士策问五道·第五问》  
善国者,莫先育才;育才之方,莫先劝学。  --宋·范仲淹《上时相仪制举书》 
师道立,则善人多,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。  --宋·周敦颐《通书·师第》  
振兴教育。  --近代·孙中山《孙中山全集》  
学校者,文明进化之泉源也。  --近代·孙中山《总理全集》  
学者,国之本也。      --近代·孙中山《令教育部通告各省优初级师范开学文》  
教之有道,则人才济济,风俗丕丕,而国以强。   --近代·孙中山《孙中山全集》 
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             --《礼记·学记》
古之建国,教学为先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宋·傅亮《立学诏》  
有教无类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  
善政民畏之,善教民爱之;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。  --《孟子·尽心上》 
饱食、暖衣、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         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 
不富无以养民情,不教无以理民性。  --《荀子·大略》 
民可明也,不可愚也;民可教也,不可威也。  --宋·程颢、程颐《二程遗书》 
才智之民多则国强,才智之士少则国弱。    --清·康有为《公车上书》 
民智愈开者,则其国势愈强。          --清·康有为《日本变政考》 
民智者,富强之源也。              --清·严复《原强》  
致富勿愚民,广学开其智。           --清·郑观应《高丽使臣来购拙著》 
言自强于今日,以开民智为第一义。      --清·梁启超《变法通议》 
敬教劝学,建国之大本;兴贤育才,为政之先务。  --明·朱之瑜《劝兴》 
欲任天下之事,开中国之新世界,莫亟于教育。  --清·梁启超《康有为传》   
  学校,王政之本也。古者政治之盛衰,视其学校之兴废。  --宋·欧阳修《吉州学记》
  教化之本,出于学校。       --宋·苏洵《议法》  
学校之设,固治国化民之本也。  --宋·田况《儒林公议·卷上》 
教育人材,为根本计。      --《元史·廉希宪传》 
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。      --《宋史·胡瑗传》 
 
晓乐  采集奉献
更多创意,参见晓乐策划网 www.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