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节特稿   
        师道吉语
和氏之璧,井里璞耳;良工修之,则成国宝。 -《晏子春秋》 
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       --《荀子·劝学》 
弓待檠而后能调,剑待砥而后能利。  --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 
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    --《礼记·学记》  
金在矿,何足贵耶?善冶锻而为器,人乃宝之《新唐书·魏征传》  
宝剑未砥,犹乏切玉之功;美箭缺羽,尚无冲石之势。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北朝·后魏·温子升 
玉虽有美质,在于石间,不值良工琢磨,与瓦砾不别。唐·吴兢
今人之性恶,必将待师法然 后正。     --《荀子·性恶》 
虽有良剑,不锻砺则不铦;虽有良弓,不排檠则不正明·庄元臣
天见其明,地见其光,君子贵其全也.       《荀子·劝学》 
教育之宗旨何在?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.    --清·王国维《论教育之宗旨》 
德行之实事,皆在六艺,艺失则德行俱失. 清·李塨《大学辨业》" 
以德育为先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·康有为《大同书》  
养体开智以外,又以德育为重。   -清·康有为《大同书》 
学必以德性为本。          《草庐学案》 
德成而上,艺成而下。       --《礼记·乐记》  
以德行为本,文艺为末。  --元·郑玉《送唐仲实赴乡试序》
德者业之本,业者德之著。德益进而业益修,业益修则德益进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清·张履祥 
人之愚不肖,亦由智教不备之所致也。清·康有为《大同书》  
美育者,与智育相辅而行,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 近代·蔡元培
把美育特别提出来,与体智德并为四育。近代·蔡元培
国民教育,以培养师范为先;人才教育,以注重实业为主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清·梁启超 
国因时势而迁移,则学亦宜从时势而改变。 --清·高旭
所养非所用,所用非所养,理家必弊,在国必危。 唐·陈子昴
水性虽能流,不导则不通;人性虽能智达,不教则不达。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唐·马总《意林·成败志》 
生而知之者寡矣;学而知之者众矣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--汉·荀悦《申鉴·杂言》 
一日不教,则失而入于恶,恶者,勤而教之,则可使至于善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宋·欧阳修  
人情有不教而善者,有教而终不善者。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汉·王充《论衡·命禄》 
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。善,教训之所然也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《吕氏春秋·实性》 
今万民之性,待外教然后能善;善当与教,不当与性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汉·董仲舒
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。     --宋·朱熹《性理精义》 
晓乐 采集奉献
更多文化创意参见晓乐策划网 www.***